惜红衣 中秋夜,彊村翁蹋月见过,秋花宛娈,襟韵清浃,因和白石自制无射宫一曲兼寄伯宛舍人沪上。
醉枕销凉,吟笺度日,枉抛心力。
洒袂清风,苔扉款深碧。
凉蟾似水,还解伴、江城秋客。
沈寂,留坐桂丛,忆年时游息。
萧条巷陌,踏叶回廊,题愁乱红藉。
相思梦老海国,望云北。
料得旧盟鸥鹭,省惯倦游来历。
奈后逢良夜,空照屋梁颜色。
洒袂清风,苔扉款深碧。
凉蟾似水,还解伴、江城秋客。
沈寂,留坐桂丛,忆年时游息。
萧条巷陌,踏叶回廊,题愁乱红藉。
相思梦老海国,望云北。
料得旧盟鸥鹭,省惯倦游来历。
奈后逢良夜,空照屋梁颜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夜一位老友来访,触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人生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 1. 开头写自己平日借酒消愁、写诗度日的无聊生活,感觉白白浪费了精力。 2. 这时老友(彊村翁)踏着月光来访,衣袖带着清风,轻叩长满青苔的门扉。 3. 月光像水一样清凉,仿佛特意来陪伴我这个江城秋夜里的孤独之人。 4. 在桂花树下留坐时,不禁想起往年一起游玩的情景。
下片(后半部分): 1. 眼前巷子萧条,落叶满廊,残花零乱,处处都惹人愁绪。 2. 思念之情像梦一样飘向远方(海国指遥远之地),遥望北方(可能指京城或故乡)。 3. 料想旧日的鸥鹭伙伴(比喻隐士朋友)应该还记得我漂泊的经历。 4. 可叹如今即使遇到美好夜晚,也只能对着月光空想,照见的还是孤独的身影。
全词通过三个层次展现情感: 1. 现实:孤独的日常生活 2. 转折:老友突然来访的惊喜 3. 升华:由相聚引发的更深层孤独感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热闹的相聚 vs 更显寂寞的独处 - 意象清新:苔扉、凉蟾、桂丛等意象营造出清幽意境 - 情感真挚: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都很自然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写中秋聚会,更是通过一次短暂的相聚,反衬出人生更长久的孤独。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和老友相聚很开心,但聚会结束后反而更觉寂寞一样,写出了人类共通的微妙情感。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