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霜林万籁,秋满人间世。
客子旧山心,误西风、悲号涧水。
茅檐夜久,仍送雨疏疏,焚香坐,对床眠,多少闲滋味。
钓舡篷底,闲杀烟蓑辈。
老眼倦纷华,宦情与、秋光似纸。
幽栖归去,梧影小楼寒,看山眼,打窗声,莫放颓然醉。
客子旧山心,误西风、悲号涧水。
茅檐夜久,仍送雨疏疏,焚香坐,对床眠,多少闲滋味。
钓舡篷底,闲杀烟蓑辈。
老眼倦纷华,宦情与、秋光似纸。
幽栖归去,梧影小楼寒,看山眼,打窗声,莫放颓然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处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上片写秋夜景色和独处的情趣: "霜林万籁"写秋意已浓,树林里各种声音交织;"秋满人间世"点明时节。接着写自己像漂泊的游子,听到西风呼啸、涧水奔流,误以为是在思念故乡。然后转到眼前:在茅屋檐下听夜雨淅沥,时而焚香静坐,时而卧床休息——这种闲适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的向往: "钓舡篷底"想象渔夫在船篷下悠闲垂钓,反衬自己的不自由。"老眼倦纷华"直言看腻了繁华喧嚣,觉得做官的情怀和秋光一样淡薄无味。最后憧憬归隐生活:在梧桐影下的小楼,悠闲地看山听雨,提醒自己不要借酒消愁颓废下去。
全词用秋夜的萧瑟衬托内心的孤寂,用渔夫的闲适对比官场的束缚,语言清新自然。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放下却还未放下"的矛盾心理:既向往"对床眠"的闲适,又怕"颓然醉"的消沉,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隐之间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