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
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犹闻陇上客,相对哭征西。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
旌旗转衰木,箫鼓上寒原。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
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犹闻陇上客,相对哭征西。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
旌旗转衰木,箫鼓上寒原。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是王维为悼念杜太守写的组诗,通过三个场景展现这位边关将领的传奇人生与身后哀荣。
第一首用对比手法写英雄生前战功与死后凄凉。前四句像动作电影镜头:杜太守像天神般西征云中,生擒敌将、连破城池,白马黑雕的配色更显战场凌厉。后四句急转直下——灵帐前的草人(刍灵)暗示生命如草芥,皇帝赏赐(竹使荣)已成虚名,留下的兵书(左氏传)无人继承,学问(卜商指学问)也后继无人。这种巨大反差让人感受到再辉煌的人生终归空寂。
第二首聚焦葬礼细节,用生活化场景写悲痛。夫妻合葬时,妻子(石窌妻)的卷衣动作、侍从举着羽毛仪仗(持翣)守到天明的画面,比直接写哭泣更揪心。都城百姓的哀容、山川间马匹的嘶鸣,甚至陇上士兵隔空哭祭的描写,像多机位拍摄的纪录片,全方位展现人们对这位"征西将军"的不舍。
第三首以象征手法升华主题。用运灵车出城(涂刍)、棺椁(秘器)这些具体物品,暗喻生命终结。太守金印被收起、夫人卸下车驾,显示权力富贵终成过往。最妙的是结尾:坟头树木向西倾倒,象征死者永远思念朝廷(魏阙)。这个自然界的细节,把忠臣之心化作可见的意象,比直白抒情更余韵悠长。
全诗最动人的是刚柔并济的笔调:写将军时有"生擒""连破"的铿锵之力,写哀思时又有"卷衣悲画翟"的细腻温柔。王维像用文字雕刻了一座纪念碑,让读者既看到杜太守保家卫国的英姿,也感受到生命无常的叹息。这种对英雄人物立体化的塑造,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人文关怀。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