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拜访一位叫"文上人"的僧人朋友后的感慨。
前两句"南随越鸟北燕鸿,松月三年别远公"用候鸟迁徙作比喻,说自己像候鸟一样南北漂泊,已经三年没见到这位住在松月下的高僧朋友了。这里用"越鸟""燕鸿"两种候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无限心中不平事,一宵清话又成空"是诗的核心:诗人带着满腹心事来见老友,本想倾诉一番,结果两人整夜清谈后,那些烦恼竟然都消散了。"又成空"三个字很妙,既说烦恼消散,也暗含佛教"万法皆空"的哲理。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候鸟比喻漂泊,画面感很强 2. "一宵清话"的温暖友情能化解烦恼 3. 最后"又成空"既写实又富含禅意 4. 短短四句就写出了人生常态:我们总带着烦恼寻找知己,而真正的友谊往往能让人暂时放下执念
这种用简单意象表达深刻人生感悟的手法,正是唐诗的魅力所在。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