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
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画卷,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画面解析: 1. 夕阳青山:远处楼阁旁,青山被夕阳染红了一半,像被劈开的光影世界,明暗交织。 2. 寒鸦点霜:乌鸦像甩出的墨点一样飞过挂霜的树林,黑白对比强烈,突显寒冷肃杀。 3. 荒漠草原:眼前是望不到头的平坦沙地,只有细弱的野草顽强生长,强调环境的荒芜寂寥。 4. 笛声断肠:西风中突然传来一声笛响,让戍边的战士瞬间揪心——可能是思乡,也可能是对战争的悲怆。

情感内核: - 用"半夕阳"暗示边疆将士的生活就像悬在明暗之间,不知明天如何。 - "墨点"般的乌鸦和"三千里"的荒漠,放大孤独感,仿佛天地间只剩渺小的自己。 - 最后笛声是点睛之笔,不需要直接写乡愁,声音就让人瞬间破防,比直白抒情更有力量。

现代共鸣点: 这种写法很像电影镜头——先给广角远景(青山夕阳),再特写飞鸟,接着长镜头扫过荒原,最后用画外音(笛声)引爆情绪。即使不懂古诗技法,也能从画面中感受到戍边人的孤独与坚韧。

邢具瞻

邢具瞻(生卒年不详),字岩夫,辽西(今辽宁义县)人。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进士。仕至翰林待制。与吴激、蔡松年为文章友。《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大金国志》卷三三录其词一首。生平见《中州集》卷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