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舞霓裳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
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译文及注释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
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

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她翩翩起舞以目传情,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译文

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
她翩翩起舞以目传情,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姿曼妙的女子表演《霓裳羽衣舞》的动人场景。

第一句"舞势随风散复收"用风吹动衣袂的意象,生动展现了舞者衣袖时而舒展时而收拢的飘逸姿态。第二句"歌声似磬韵还幽"将清脆的歌声比作玉石相击的声响,又带着悠远的韵味,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越的歌声。

后两句更精彩:"千回赴节填词处"说舞者千百次精准地踩着节拍起舞,"娇眼如波入鬓流"则刻画她眼波流转间,那妩媚的眼神仿佛能顺着鬓角流淌出来。这里用"眼波"这个绝妙的比喻,把舞者灵动的眼神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特写镜头:飘舞的衣袖、清越的歌声、精准的舞步、流转的眼波,四个画面层层递进,把唐代宫廷舞蹈的华美与舞者的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夸赞,而是通过生动的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场表演有多惊艳。

李太玄

一作李太元。蜀(今四川)人。昭宗天复间即慕道。前蜀后主乾德末,游灵山,遇一道士,据云为前蜀先主王建所化,告以前蜀将亡。次年果应验。事迹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二引《宾仙传》。《全唐诗》存诗2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