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荷兰夜宴》用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位资深官员在海外参加宴会的场景,透露出人生际遇的奇妙与喜悦。
前两句"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像在讲故事:一位在朝廷工作四十年的老臣,突然有机会来到遥远的荷兰("海外"),感觉自己像神仙般逍遥自在。"承明"指朝廷,"地行仙"是比喻,把海外之旅比作神仙云游。
后两句"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镫花喜报传"则生动刻画了宴会的热闹:华丽的宴席上,音乐歌舞助兴("丝竹"代指音乐),灯火辉煌中传来令人欣喜的好消息。"千岁镫花"用夸张手法,形容灯火像千年不谢的花朵般灿烂。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人生处处有惊喜"的豁达感。通过"四十年"与"忽来"的对比,展现了命运的无常与美妙;而"娱""喜"等字眼,又传递出主人公享受当下的乐观心态。诗人用宴会这个生活片段,巧妙表达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生活智慧。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