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浣溪沙》用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扬州城的秋日风光,同时暗含历史沧桑感,读来既有画面美又引人深思。
上片写景如画 开头三句就像用无人机航拍:城北青溪如绸带蜿蜒,红桥秋色尽收眼底,绿杨环绕的扬州城全景缓缓展开。"红桥风物眼中秋"最妙,既说眼前是秋天,又暗指看风景的人已到人生秋季,一语双关。
下片由景生情 后三句突然转向历史追问:隋炀帝埋葬的雷塘在哪?当年迷楼里的美人香魂早已消散,如今只剩淡烟芳草。这里用"香魂零落"暗喻繁华易逝,曾经的奢靡宫殿(迷楼)如今湮没在野草中,强烈的今昔对比让人唏嘘。
艺术特色 1. 色彩运用绝妙:青溪、红桥、绿杨、淡烟,像调色盘般勾勒出扬州秋色 2. 时空切换自然:从眼前美景跳到历史深处,短短几句完成时空穿越 3. 含蓄的批判:通过景物对比,无声地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误国
这首词就像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既有"绿杨城郭"的生机盎然,又有"淡烟芳草"的历史苍凉,提醒人们:再美的繁华终将归于平淡,值得细细品味。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