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送马德昌

人生南北如歧路,相逢自怜不早。倾盖班荆,分灯并壁,吟卷笔床茶灶。交情古道。怕催诏连翩,好风吹到。聚久别难,砌蛩那更碎怀抱。临行谁劝驻马,待将尘土事,妨我吟啸。小住虽佳,还堪就否,催得云帆缥缈。官梅正好。比前度孤山,剩开多少。两处心旌,倚楼同晚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像一篇用古风包装的"友情日记"。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砌蛩那更碎怀抱")就像两个老友喝咖啡聊往事: - 开头说人生像岔路口各奔东西,遗憾认识太晚,用"倾盖班荆"这种典故比喻他们一见如故,就像现代人说的"相见恨晚"。 - 中间回忆一起读书喝茶的温馨日常,"笔床茶灶"就像现代人一起刷题点外卖的校园生活。 - 最后用蟋蟀声比喻离别愁绪,就像毕业季听到校园广播都会伤感。

中片("临行谁劝驻马"到"催得云帆缥缈")是纠结的内心戏: - 诗人像现代上班族一样矛盾:想请假多陪朋友,又担心耽误工作。用"尘土事"比喻俗务,比直接说"要上班"更文艺。 - "小住虽佳"三句像在算年假余额,明明想多留几天,却只能看着朋友的船渐行渐远。

下片("官梅正好"到最后)是高级的隔空互动: - 用梅花作"友情信物",比较两地花开多少,就像现代人视频通话时说"你那边樱花开了吗"。 - 结尾"两处心旌"就像隔空打卡夕阳,你在杭州拍晚霞,我在北京也拍同款云彩,朋友圈默契互动。

全词妙在把离别写得既优雅又接地气:用蟋蟀声替代哭哭啼啼,用算花期代替肉麻想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成年人友谊的无奈——想任性却要上班,明明不舍却要笑着说再见,这种克制的情感反而更显真挚。

张伯淳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祖父张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张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与赵孟頫为中表,人物相望。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