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兄长(中郎)的深情之作,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兄弟情谊与物是人非的痛楚。
前两句直击核心:当年兄弟相约同游五岳的誓言犹在耳边,如今却只剩自己拄着藤杖独行,泪水止不住地流。这里用"五岳"和"一藤"的对比,凸显出从热闹到孤寂的巨大落差。
中间四句通过四个画面表达思念: 1. "青山悲王粲":借三国文人王粲怀才不遇的典故,说眼前青山仿佛也在为兄长这样的才子早逝而悲伤。 2. "明月照谢庄":用南朝谢庄《月赋》的典故,写曾经共赏的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故人。 3. "苏岭云似黛":湖北苏岭山的云雾像女子画眉的青黑色,美景依旧鲜明。 4. "湘江春如汤":湘江春水沸腾般奔流,暗喻内心翻涌的哀思。
最后两句总结:每当想起曾经一起走过的地方,就连鸟语花香都让人心碎。这里用乐景写哀情,明媚的春光反而更反衬出失去至亲的伤痛。
全诗就像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真实的山川风物作信纸,用眼泪当墨水,写下最朴素的思念。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有些痛楚不会随时间消退,那些共同经历的日常风景,最终都成了刻骨铭心的纪念。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