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现实的羁绊,情感细腻又充满矛盾。
开头两句“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勾勒出天宫和仙山的壮丽景象,仿佛在说:神仙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而人间有多少人向往去朝拜这些圣地呢?这里暗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接着“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笔锋一转,提到“简书”(可能指公文或世俗责任)让人畏惧,而“神理”(天道或仙道)又岂是凡人能轻易超越的?这两句道出诗人的矛盾心理——既想追求逍遥自在,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进一步用对比手法写诗人的处境。“鹤庙”象征仙境,似乎离自己很近;“龙门”可能指仕途或故乡,却显得遥远。这种空间上的对比,其实是心理距离的体现——理想触手可及,现实却难以回归。
最后“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以悠远的画面收尾:离愁别绪萦绕心头,只能在仙洞中吹箫排遣。箫声常象征隐逸或哀思,这里既流露诗人的孤独,也暗含一丝超脱的寄托。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仙境与尘世的交织,表达普通人共通的挣扎——向往自由却被现实牵绊,最终在艺术(吹箫)中寻找慰藉。语言清新,意象空灵,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求而不得”的怅惘与诗意。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