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十二首 其五 1942年5月于延吉天宝山

烽火中原震地哀,名城巨厦尽成灰。
寸土关心伤板荡,一朝翘首一千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通过强烈的画面感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情。

前两句"烽火中原震地哀,名城巨厦尽成灰"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战火肆虐的惨状:中原大地战火连天,连地面都在震动哀鸣,那些曾经繁华的城市和高楼大厦,如今都化作了废墟。这里用"震地哀"三个字,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大地的悲鸣。

后两句"寸土关心伤板荡,一朝翘首一千回"则转向内心感受:诗人对每一寸国土都牵肠挂肚,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心痛。每天无数次抬头张望,期盼着战争结束、国家安定的消息。"一千回"这个夸张的数字,生动表现了诗人坐立不安的焦虑心情。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将战前繁华与战时废墟并置 2. "震地哀"的拟人化描写,让无情战火有了情感色彩 3. "翘首一千回"的细节,把抽象的忧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 4. 语言直白但情感浓烈,即使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赤子之心

诗人没有直接喊爱国口号,而是通过具象的画面和真实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份对祖国深沉的爱与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