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次上若红桥春泛

年年芳草似裙腰,见兴亡无数。
倩垂杨、留得黄莺住。
正歌吹、扬州路。
兰舟醉读参军赋,向芜城东去。
看雁齿桥边,倚栏人在,莫认红楼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扬州红桥春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感慨。

上片开头"年年芳草似裙腰"用生动的比喻,将春草比作女子裙带,暗示春天年复一年如期而至。"见兴亡无数"笔锋一转,带出历史沧桑感——这片土地见证过太多王朝更替。随后描写垂杨黄莺、扬州歌舞,看似热闹的春景中暗含物是人非的惆怅。

下片"兰舟醉读参军赋"写泛舟饮酒、吟咏古人诗赋的雅兴,"芜城"(扬州别称)暗示城市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芜。结尾"雁齿桥"(形容桥阶如雁行)三句最妙:桥上凭栏远眺的人影,让人恍惚以为是红楼(富贵人家)中的故人,实则可能是错觉。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巧妙传达出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迷惘。

全词以春景写愁思,用扬州这个历史名城为载体,将个人感伤与历史兴亡融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选择精准(芳草、垂杨、黄莺、兰舟等),在明快的节奏中暗藏深沉的历史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词含蓄深婉的特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