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夜晚泛舟湖上的浪漫场景,充满神话色彩和悠然自得的情调。
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织女星(凤杼)提示七夕到来,诗人乘着小船(凫舟)在野外湖面漫游。三四句写诗人一边在碧绿的池塘边轻声吟诗,一边遥望白云深处的天际,暗示对天上牛郎织女的遐想。
五六句巧妙运用神话典故:岸边石头像是织女用过的织布机,船桨划动的水波仿佛是天河里的星浪。这里把现实景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
最后两句写天色渐晚,银河(天潢)显得格外漫长,诗人独自沉浸在悠然的氛围中。通过"独悠哉"的收尾,既表现了七夕夜特有的寂寥感,又透露出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将七夕传说、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编织在一起,既有对传统节日的诗意呈现,又展现了文人寄情山水的雅趣,读来清新自然又余韵悠长。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