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下老人歌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创作松树下老翁的过程,以及这位隐士般老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开头四句讲画家早晨在白色绢布上作画,先画出一棵姿态优美的松树,随后灵感涌现,又在树下添了一位老翁。这里展现了艺术创作从构思到成型的自然过程。
中间八句详细刻画了这位老翁的形象和生活:他双眼明亮如仙人,常与野鹿为伴;他饱读诗书却不愿做官,宁愿穿着粗布衣服隐居山间;他的家中只有一张琴和一壶酒,醉后高歌的潇洒气度不输给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智者形象。
最后四句写画家与画中人的互动:画家想与老翁交谈,但老翁静坐如禅修者般沉默。这反而让画家心境变得平和,最后搁笔时,仿佛有清风从窗外吹来。这里表现了艺术创作带给人的精神升华,以及画家与笔下人物之间奇妙的心灵共鸣。
全诗通过绘画过程带出一个理想化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中松树象征坚韧,老翁代表智慧,二者结合构成了一幅充满禅意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