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图

山云飘萧山月凉,溪风飒沓溪流长。山水遗音秋满耳,似与琴响参宫商。

若人领此山水胜,谩托冰弦寄幽兴。天空自觉响逾寂,指落先与心相应。

音传今古知者稀,孰云举世惟钟期。仰天为尔一长啸,音兮琴兮知不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山流水图》描绘了一幅山水与琴音交融的绝美画面,核心是表达知音难觅的孤独感,以及人与自然共鸣的奇妙体验。

前四句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山上云雾轻盈飘动,月光带着凉意;溪边风声飒飒,水流绵长。秋天的山水自带天然音乐,仿佛在与琴声合奏——这里把自然的声音比作琴弦上的宫商音律,说明山水本身就是一件天然乐器。

中间四句讲弹琴人的心境:真正懂得山水之美的人,会通过弹琴寄托自己的高雅情趣。当琴声在空旷的山间回荡时,手指拨弦的动作早已与内心情感完全同步——这种描写展现了艺术创作时"心手合一"的忘我状态。

最后四句是情感爆发:诗人感叹从古至今真正懂琴的人太少,并非人人都像钟子期(著名琴师伯牙的知音)那样能听懂琴语。于是他对着苍天长啸,发出终极追问:琴声啊山水啊,你们到底懂不懂我的孤独?这个开放式结尾特别打动人,把无人理解的寂寞转化为对天地自然的深情对话。

全诗最妙的是把三种"声音"编织在一起:自然界的风雨流水声、人类演奏的琴声、诗人内心的情感之声,最终融合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即使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在壮阔自然中寻找精神知己的永恒渴望。

贡性之

元明间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师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刚直名。后补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录师泰后,大臣有以性之荐,乃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