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芷江隐者

十二峰回十八滩,渔舟欲上问津难。山亭春尽无人过,开遍桃花只自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居住的世外桃源,充满了宁静孤独的美感。

前两句"十二峰回十八滩,渔舟欲上问津难"用数字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隐者住所的地理环境:群山环绕、滩多水急,连渔夫想找个渡口都很难。这暗示隐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后两句"山亭春尽无人过,开遍桃花只自看"更富意境:春天将尽时,山间小亭无人造访,满山桃花盛开却无人欣赏,只有隐者自己独自观赏。这里用"桃花"这个典型意象,既点明季节,又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强化了隐居之地的美好与孤独。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山水阻隔的描写,展现隐者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2. 用"无人过"与"只自看"的对比,突出隐士甘于寂寞的精神境界 3. 绚丽的桃花与无人的山亭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感受到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之美

诗人没有直接赞美隐士,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自己体会隐者生活的诗意与境界,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陆次云

浙江钱塘人,字云士。拔贡生。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未中。后任河南郏县、江苏江阴知县。有《八纮绎史》、《澄江集》、《北墅绪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