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赞美于陵夫妻的诗词。于陵是古代一位崇尚道德、远离世俗纷扰的高士。诗词通过对于陵夫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词。
首先,诗词中的“皎皎于陵子,己贤妻亦明。”描绘了于陵和他的妻子都是高尚贤明的人。他们不仅自身品德卓越,还能相互扶持,共同追求高尚的生活。
接着,“安兹道德重,顾彼浮华轻。”这一句表达了他们重视道德,轻视世俗繁华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眼中,追求道德才是生活的真谛,而那些浮华的事物则无关紧要。
然后,“琴书不为务,禄位不可荣。”进一步揭示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不追求琴棋书画等技艺,也不追求官职名利等世俗荣耀。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生活的重点。
最后,“逃迹终灌园,谁能达世情。”他们选择逃离世俗的纷扰,最终归于田园生活。这种生活选择,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他们看来,世俗的纷扰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田园生活才是他们向往的归宿。这种选择,也体现了他们对世情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陵夫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崇尚道德、远离世俗纷扰的高尚生活态度。他们重视道德、轻视浮华,不追求技艺和官职名利,而是选择归于田园生活。这种生活选择和价值观,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忽略生活的真谛。而这首诗词则提醒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生活,重视道德,远离浮华,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