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表面繁华却暗藏危机的宫廷中秋夜。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宫里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奢华乐曲,但真正的国家大事却无人关心。"遂不闻"三个字暗指统治者沉迷享乐,对民生疾苦充耳不闻。
中间四句用自然景象暗喻时局:天空突然变得昏暗(乾坤惨淡),银河星光错乱(河汉缤纷),连神鸟鸾凤的背上都笼罩寒雾,神龙胡须沾湿了残云。这些意象都在暗示国家正面临危机,连祥瑞之物都失去了光彩。
最后两句点破真相:皇帝身边围满了阿谀奉承的近臣,而国家安危其实全靠那些真正的功臣在支撑。"倚元勋"三字透露出作者对现状的忧虑——一个需要靠老臣苦苦支撑的王朝,其繁华又能持续多久呢?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华丽的中秋夜景反衬政治危机,就像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比喻,让读者在歌舞升平中感受到山雨欲来的不安。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