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

华严西转绕朱坡,每到春时日夕过。
曾向姚家园里醉,牡丹红紫数千窠(同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华严寺一带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闲适生活,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和轻松愉悦的情调。

前两句"华严西转绕朱坡,每到春时日夕过"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地理环境:华严寺西边蜿蜒的小路环绕着红色土坡。每到春天,诗人总喜欢在傍晚时分从这里经过。一个"绕"字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日夕过"则透露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曾向姚家园里醉,牡丹红紫数千窠"突然转入一个具体场景:诗人曾在姚家的园子里醉酒赏花。这里用"醉"字很巧妙,既可能是真的喝醉了,也可能是被美景陶醉。"数千窠"的牡丹用夸张手法,展现出繁花似锦的震撼景象,"红紫"二字则让读者仿佛看到大片鲜艳夺目的花朵。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诗人没有刻意描写自己的心情,但通过"日夕过"的日常习惯、"醉"的惬意状态,以及对牡丹数量的惊叹,自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将寺庙、土坡、私家花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串联起来,展现出诗人随意漫步、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这种用平常景物写闲适心情的手法,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春日漫步的愉悦,仿佛跟着诗人一起闻到了牡丹花香,体会到了微醺的快意。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