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泊砖河驿

舣棹临孤驿,风霾昼欲昏。
疾吹高树偃,怒激浊河翻。
失穴鼋鼍恐,倾巢鸟雀喧。
居人亦愁畏,深闭小蓬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风暴中的河边驿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绪,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狂暴和人类的渺小。

前两句写诗人停船靠岸,来到孤零零的驿站,此时狂风卷着沙尘,大白天却昏暗得像黄昏。这里用"风霾"这个意象,既写实又带有象征意味,暗示着不安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风暴的特写镜头:狂风把大树吹弯了腰,在浑浊的河面掀起巨浪;河里的鼋鼍(大龟和鳄鱼)吓得找不到洞穴,树上的鸟巢被掀翻,鸟儿惊慌乱叫。诗人用"疾吹""怒激"这样充满力量感的动词,加上"偃""翻"这样夸张的动作,把风暴写得像发怒的巨人。动物们的反应更衬托出风势之猛——连平时凶猛的鳄鱼都害怕,可见风暴多么可怕。

最后两句转到人类:当地居民也愁眉不展,紧紧关上简陋的柴门。这个细节特别真实,用"小蓬门"和前面狂暴的自然力对比,显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一个"深闭",既写实(防风),也暗示着人们内心的恐惧。

全诗像一部灾难片的开场:镜头从孤驿推到咆哮的河流,从翻飞的鸟群转到颤抖的门窗,最后定格在那扇紧闭的柴门上。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怕",但每个画面都在传递这种震撼。这种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心情的手法,今天很多电影还在用,可见古人写诗真的很懂怎么打动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