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夜晚的愁苦心境,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写登高望远却视野受阻:诗人想登高看远方,但乌云压得很低,连通往衡阳的路都看不清了。这里用"愁云"既是写实景,也暗示心情沉重。
三四句写音讯断绝的苦闷:既没有收到书信(鱼书),也没有大雁带来消息(雁无凭),只能一次次写下悲伤的诗句。古人用鱼雁传书的典故,这里表达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孤独。
五六句写时间流逝的无奈:回头看西山,月亮又西斜了,我这个漂泊天涯的孤独旅人,何时才能渡过难关?"月又斜"暗示长夜难熬,"孤客真难渡"既是说现实旅途艰难,也是说心理上的煎熬。
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男子汉本不该轻易流泪,只是还没到真正伤心的时候。这里用直白的口语道出强忍悲痛到极限的心理状态,让所有经历过痛苦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全诗用登山、乌云、鱼雁、斜月等常见意象,把孤独、思念、苦闷的情绪层层递进,最后爆发出"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强烈情感,展现了人在困境中既坚强又脆弱的真实状态。
李开先
(1502—1568)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