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灵异之物交织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神秘。让我们一一解析:
1. 乾坤持中枢:天地间有中心,万物运转由这里开始。这里是在说大自然的中心,即五峰合涧的地方。
2. 动运非物图:这里的运行虽无形,却影响着一切。它指的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即使看不见,却影响着所有的生物。
3. 郁郁彼灵鹫,飘飘如飞凫:高高的灵鹫山,像飞翔的水鸭一样轻盈。这里用灵鹫山来比喻一种高远而自在的状态。
4. 层空累怪石,古木生其肤:山间层层岩石,古木覆盖其上。描述了山林的险峻与古老。
5. 仁虎终安栖,白猿时号呼:仁厚的老虎在这里安稳居住,白猿则不时发出叫声。暗示山林中既有安宁也有生机。
6. 钱源注鲛室,谢月扬天衢:钱源(可能指水源)注入鲛室(海底宫殿),谢月(月亮)照亮天际。这里可能是在形容自然界的神奇,水与月共同作用,形成奇妙的景象。
7. 曩哲多遗尘,清风来四隅:古代贤哲留下的足迹,清风从四面八方飘来。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崇敬,以及自然之风带来的清新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静谧、险峻与生机,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释遵式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