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简山中二三子 其一

十月梅花春未知,竹閒璀璨出斜枝。
耐寒巧作新妆面,绝胜含章檐下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红梅的动人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首句"十月梅花春未知"用时间错位的手法——农历十月还是冬天,但红梅已经绽放,仿佛提前带来了春天的消息。这种"反季节"的描写突出了红梅的独特。

第二句"竹閒璀璨出斜枝"像用镜头捕捉了一个特写:在青竹的掩映间,红梅的枝条斜伸出来,鲜艳的花朵在竹叶间格外耀眼。"璀璨"这个词用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红梅闪闪发亮的样子。

后两句把梅花比作会打扮的姑娘:"耐寒巧作新妆面"说红梅顶着严寒开出新花,就像精心化妆的容颜;"绝胜含章檐下时"则说这自然生长的红梅,比宫廷屋檐下人工栽培的梅花还要美丽。这里通过对比,赞美了红梅顽强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全诗最妙的是把梅花写活了——它不畏严寒、自带光彩,就像一位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美丽的姑娘。诗人没有刻意说教,但通过对红梅的细腻描写,自然传达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读来既能感受到梅花的美,又能体会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