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无法得到回应的无奈与悲伤。让我们逐句来分析:
1.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这两句诗讲的是诗人内心深深怀念着遥远的地方。云朵在远处飘荡,就像他的思念一样,渺茫而遥远。这是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怀念。
2.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努力睁大眼睛去寻找那份怀念,但内心深处却深深向往着那份情感。诗人试图通过视觉来捕捉那份怀念,但实际上,那份怀念早已深深植根于心中,成为他情感的核心。
3.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诗人渴望像高飞的鸟儿那样,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翱翔,但又不敢像飞龙那样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又表达了面对现实时的无力感。
4.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在现实中得不到回应的悲凉。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能被理解,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深深的失落。这种情感上的隔阂让诗人感到悲痛和惋惜。
5.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归来了,却发现自己依然孤独,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情感。诗人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得到上天的回应,但实际上这种愿望却无法实现,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的无奈和孤独。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