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
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总一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茄子》用幽默风趣的比喻,把茄子写得活灵活现。

第一句把茄子比作"宰官"(古代官员),因为茄子表皮青紫,就像官员穿的紫色官服,显得威风凛凛。

第二句又把茄子比作和尚,因为茄子圆溜溜的光头,活像个剃度的僧人。这两句用反差萌的手法,让平凡的茄子瞬间有了趣味。

第三、四句是点睛之笔:为什么世俗人和僧人都爱吃茄子呢?因为吃到嘴里,味道其实都一样啊!这里暗含哲理——不管外表如何(官员的派头或僧人的清高),本质都是普通人,都有相同的需求。

全诗语言俏皮,用茄子作引子,调侃了人间百态。既写了茄子的可爱形象,又暗讽了某些人装模作样,其实内里并无区别。读起来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