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xù)。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江上空裴(péi)回,天边迷处所。
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郡邑(yì)经樊(fán)邓,山河入嵩汝。
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嵩汝:指嵩山、汝水。
蒲(pú)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延伫:延颈伫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注释
鄂诸:地名。《舆地纪胜》:“在江夏西黄鹄矶上三百步,隋立鄂州,以诸故名。”《楚辞·涉江》:“乘鄂诸而反顾兮。”其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长江中。李景白曰:“宋本、《英华》、汲本无‘之鄂清’三字,据删。……本诗所言樊邓、篙汝,均在襄阳之北。鄂洁非是。”(《孟浩然诗集校注》)按,李景白说是。辛大:疑即辛谔,行大,诗人同乡好友。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
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句中“郡”指邓州,“邑”指邓城(樊城)。
山河:《全唐诗》校:“一作云山。”嵩汝:指嵩山、汝水。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
延伫:延颈伫望。《楚辞·离骚》:“延伫乎吾将返。”
创作背景
辛大,指辛谔,他原和孟浩然一样,怀才不遇,隐居西山。这次当是去应征聘的,孟浩然没赶上为他送行,因作此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朋友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的遗憾和思念。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我来送你却没见到你,傍晚时分独自忧愁。诗人站在江边徘徊,望着朋友离去的方向,却只看到茫茫天际,不知朋友究竟去了哪里。
中间两句写朋友远行的路线:他经过樊城、邓州这些城镇,穿过嵩山、汝水这些山河。这里通过地名堆叠,让人感受到朋友渐行渐远的空间距离。
最后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收尾:载着朋友的车轮声越来越远,我只能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久久站立。一个"徒"字道尽无奈——再怎么伸长脖子张望,也追不回远去的身影。
全诗妙在把"送别不及"这种特殊体验写得真切动人。没有夸张的辞藻,只是如实记录望车尘、数地名的细节,就把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传递出来。特别是结尾定格在诗人呆立石径的画面,让读者仿佛也跟着一起陷入了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