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五题为杉)
柯伐移来得得长(《全芳备祖》作何代移来得许长),想渠历晋复经唐。
惯于岩畔谙风雨,可⑴与人间作栋梁。
二⑵室七仙同守护,千杉万桧任⑶低昂。
向来诸葛祠前柏,此物□□□□□(《全芳备祖》句作此木当为伯仲行)。
惯于岩畔谙风雨,可⑴与人间作栋梁。
二⑵室七仙同守护,千杉万桧任⑶低昂。
向来诸葛祠前柏,此物□□□□□(《全芳备祖》句作此木当为伯仲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棵古老的松树(或杉树)为主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它历经沧桑却依然坚韧的形象。
开头两句写松树的来历:不知哪个朝代移植来的,长得如此高大,猜想它可能经历了晋朝和唐朝,暗示这棵树历史悠久。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松树的品格:它习惯在悬崖边经历风雨(象征历经磨难),却依然能成为人间的栋梁(比喻有用之才);它像被仙人守护的宝物一样珍贵,周围千万棵树木都只能仰望它。最后两句用诸葛祠前的柏树作对比,说这棵松树和名垂青史的柏树不相上下(可惜原句残缺),进一步突出它的非凡地位。
全诗通过一棵古树的形象,赞颂了历经磨难仍保持挺拔、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诗人用"栋梁""仙人守护"等比喻,将树木人格化,让读者感受到对坚韧品格的敬意。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从树木联想到人的品格,体会到坚持与奉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