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表达深深友情与离别的词作,作者是用非常通俗且富有情感的语言写成的。下面我会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解析这首词。
首先,词的上片写的是送别朋友的情景。“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这两句交代了送别的背景和氛围,落花暗示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杜鹃鸟的叫声则常常用来表达哀伤的离别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送别友人归去。“未消文字湘累”,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的情感并未因离别而减少。“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这里使用了蛟龙云雨的典故,暗示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再次见面的困难。最后,“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孤独感。他担心离开后没有人再记得他,尤其是自己年纪已经不小,更增添了几分伤感。
词的下片则是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告白和期待。“已而已而”,表达了无奈的接受离别的现实。“算此意、只君知。”这里是说,所有的情感只有我的朋友能够理解。“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这句话描绘了两人在一起的情景,如买酒共饮,一同题诗。接下来,“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他宁愿不见面,因为一旦见面就会面临离别。最后,“千里月、两地相思。”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他们的心仍然紧紧相连。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伤感。作者用简单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和思念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词的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动人的作品。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