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可怜桃李树,更绕凤凰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浪漫的古代贵族婚礼,用充满神话色彩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婚礼的喜庆氛围和新人的甜蜜。

前两句"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把新娘比作仙女(仙媛),新郎比作乘龙的英雄,连送聘礼的人都像是天上的仙童(天孙)捧着大雁而来。这里用神话人物作比,既显示婚礼的尊贵,又增添浪漫气息。

中间四句用桃李树、凤凰台、烛光、香车、鲜花、宝扇等意象,构建出婚礼现场的华丽场景。特别是"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这两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烛光映照着装饰精美的婚车驶入,鲜花簇拥着新娘的团扇缓缓展开,画面感极强。

最后两句"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最有意思,用"银箭"指代时间,说希望别让天亮的太快,好让新人能尽情喝交杯酒。这种对良宵苦短的感叹,既表现了婚礼的欢愉,又透露出对新婚生活的美好期待。

全诗就像一幅工笔重彩的婚庆画卷,通过神话比喻、色彩明艳的物象和细腻的场景描写,把婚礼的喜庆、新人的甜蜜都生动地呈现出来。虽然写的是古代贵族婚礼,但那种对爱情婚姻的美好祝愿,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