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杜城

来往城南十八年,赖家桥上潏河边。
村醪香美脱衣典,几度落花相对眠(《类编长安志》卷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诗人与下杜城十八年的温暖羁绊。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前两句"来往城南十八年,赖家桥上潏河边"像在唠家常:诗人十八年来常常往返城南,最爱在赖家桥和潏河一带溜达。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十八年"这个具体数字让人感受到时光沉淀的情谊。

后两句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村醪香美脱衣典"是说村里的土酒太香了,哪怕典当衣服也要喝上一口。这个夸张的举动既表现了美酒的诱惑力,也透露出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几度落花相对眠"更是妙笔——诗人醉倒在飘落的花雨中,与自然相拥而眠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里的"落花"既是实景,也暗喻时光流逝,但诗人用"相对眠"把惆怅变成了浪漫。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把普通的小桥、河水、村酒写得如此有滋有味,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他喝的不是名贵佳酿,却喝出了千金不换的惬意;睡的不是雕花大床,却在落花中睡得比谁都香甜。这种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享受,正是这首诗跨越千年的魅力所在。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