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其三
足弱不能步,自宜收朝迹。
羸形可舆致,佳观安事掷。
即此南坂下,久闻有水石。
拖舟入其间,溪流正清激。
随波吾未能,峻濑乍可刺。
鹭起若导吾,前飞数十尺。
亭亭柳带沙,团团松冠壁。
归时还尽夜,谁谓非事役。
羸形可舆致,佳观安事掷。
即此南坂下,久闻有水石。
拖舟入其间,溪流正清激。
随波吾未能,峻濑乍可刺。
鹭起若导吾,前飞数十尺。
亭亭柳带沙,团团松冠壁。
归时还尽夜,谁谓非事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韩愈晚年生病在家休养时,一次坐船游溪的所见所感。
开头四句说自己腿脚无力走不动路,本该在家静养,但瘦弱的身体还能坐轿子出门,何必错过眼前美景呢?这里能看到诗人虽然生病,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中间八句是游溪的生动画面:他早就听说南坡下有清澈溪流,让人拖着船进去。虽然不能随波逐流(可能指身体原因),但能在急流中划船。白鹭飞起像在引路,柳树沿沙岸挺立,松树像圆圆的帽子嵌在山壁。这些描写充满动态感,白鹭引路、松柳相映的拟人化描写尤其灵动。
最后两句说回家时已是深夜,但谁说这不算正事呢?表达了诗人认为亲近自然、陶冶性情也是人生重要之事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拖舟""鹭引"等动作描写,让静态山水活起来 2. "柳带沙""松冠壁"的比喻新颖贴切 3. 通过一次夜游,传递出"养病不等于躺平"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用生病之躯感受自然生趣,把寻常出游写得像探险般有趣,最后升华出"享受生活本身就是正经事"的哲理,非常打动人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