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滩(丙申)
前滩风雨来,后滩风雨过。
滩滩若长舌,我舟为之唾。
岸竹密走阵,沙洲圆转磨。
指梅呼速看,著橘怪相左。
半语落上严,已向滩脚坐。
榜师打懒浆,篙律遵定课。
却见上水船,去速胜于我。
入舟将及旬,历此不计个。
费日捉急流,险快胆欲懦。
滩头心夜归,写觅强伴和。
滩滩若长舌,我舟为之唾。
岸竹密走阵,沙洲圆转磨。
指梅呼速看,著橘怪相左。
半语落上严,已向滩脚坐。
榜师打懒浆,篙律遵定课。
却见上水船,去速胜于我。
入舟将及旬,历此不计个。
费日捉急流,险快胆欲懦。
滩头心夜归,写觅强伴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江上航行,语言生动有趣,像在讲一个冒险故事。
开篇就很有画面感:前面风雨刚来,后面风雨刚走,江滩像一条长舌头,小船像被它吐出来的唾沫。这里用夸张的比喻,让人立刻感受到江滩的险恶和小船的渺小。
接着是两岸风景:岸边的竹子像打仗的士兵一样密密麻麻,沙洲像转动的石磨。突然同伴喊"快看梅树",结果发现认错了,其实是橘树。这种小插曲让紧张的航行多了些幽默感。
后半段更刺激:说话声还没传到山崖,船已经冲到滩底。船夫偷懒少划桨,但船速还是比上行的船快。诗人已经在江上漂了十天,每次急流都让人又怕又爽,晚上回想还心有余悸,只好写诗壮胆。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长舌""唾沫""转磨"等生活化比喻,让凶险的江景变得鲜活;二是把船夫偷懒、认错果树这些糗事写进来,让惊险旅程充满人间烟火气。最后"胆欲懦"到"强伴和"的转变,特别能引起普通人面对困难时强装镇定的共鸣。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