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慢 越山菊会(壬寅)
泪睫莹秋。
动赋情只在、暮雨湖楼。
媚寒香浅,褪黄瘦减,一枝最好,欹袅钗头。
误人岂独伊眉妩,更难耐、娇盼轻投。
思悠悠。
倚阑傍水,都是温柔。
从之宛在中洲。
怅旧期不信,蹇为谁留。
自怜娟丽,乱烟篱落,相将怨楚,乔木山丘。
霜痕待剪同心寄,恐飞浪、犹阻行舟。
注远眸。
雁行欲度南州。
动赋情只在、暮雨湖楼。
媚寒香浅,褪黄瘦减,一枝最好,欹袅钗头。
误人岂独伊眉妩,更难耐、娇盼轻投。
思悠悠。
倚阑傍水,都是温柔。
从之宛在中洲。
怅旧期不信,蹇为谁留。
自怜娟丽,乱烟篱落,相将怨楚,乔木山丘。
霜痕待剪同心寄,恐飞浪、犹阻行舟。
注远眸。
雁行欲度南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秋菊为引子,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与孤独之情。
上阕从秋日赏菊的场景写起。"泪睫莹秋"一句,用眼泪沾湿睫毛的画面,暗示内心的伤感。菊花在暮雨中的湖楼边摇曳,香气清冷,颜色褪去,显得消瘦。词人特别提到"一枝最好",那朵斜插在钗头的菊花,仿佛带着妩媚的风情,却更让人感到惆怅。这里用菊花的娇美反衬出内心的寂寞,甚至觉得这份美丽"误人"——因为它勾起了更深的思念,让人难以承受那温柔的回眸。
下阕转入更深的孤独与期盼。"宛在中洲"化用《诗经》"宛在水中央"的意境,写所念之人仿佛就在不远处,却难以触及。"旧期不信"表达了对约定未能实现的失望,而"蹇为谁留"则透露出迷茫:我这样苦苦等待,究竟是为了谁?接着,词人以"自怜"二字点出内心的脆弱,在烟雾笼罩的篱笆边,看着高大的乔木和山丘,愈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哀怨。
最后,词人想剪下菊花寄托同心之愿,却又担心"飞浪阻舟",暗示现实的重重阻碍。他凝望远方,看着大雁南飞,仿佛自己的思念也随之远去。整首词以菊花为线索,将秋日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既有对美好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读来婉转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