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 春晴
帘卷虾须,檐喧雀语,云师昨夜初还。
东风送将红旭,碾破春悭。
昼永不禁绣倦,抛针闲步问花阑。
晴光嫩,绿杨影下,犹有轻寒。
莺与燕、蜂共蝶,只自向花柳,径里盘桓。
安知萍踪未定,人事多端。
苦是骎骎隙影,芳菲能得几旬看。
韶华好,且须玩乐,休待阑珊。
东风送将红旭,碾破春悭。
昼永不禁绣倦,抛针闲步问花阑。
晴光嫩,绿杨影下,犹有轻寒。
莺与燕、蜂共蝶,只自向花柳,径里盘桓。
安知萍踪未定,人事多端。
苦是骎骎隙影,芳菲能得几旬看。
韶华好,且须玩乐,休待阑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晴空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犹有轻寒")像用镜头记录春日早晨: - 开篇用"帘卷虾须"(竹帘卷起)、"檐喧雀语"两个特写镜头,立刻让人感受到清晨的活力 - "云师昨夜初还"用拟人手法说乌云刚走,带出雨后初晴的背景 - "碾破春悭"把阳光比作车轮,形象写出寒冬终于被春日阳光碾碎 - 后半段写闺中女子抛下绣活赏花,通过"绿杨影下犹有轻寒"的细节,精准捕捉早春特有的微凉感
中片("莺与燕"到"人事多端")转入更深层的思考: - 先用莺燕蜂蝶的热闹景象延续春意,但"只自向花柳"暗示这些生灵只顾享乐 - "萍踪未定"突然转折,用浮萍比喻人生漂泊,带出"人事多端"的沉重现实 - 这里形成强烈对比:自然界的热闹永恒 vs 人生的无常短暂
下片("苦是骎骎隙影"到最后)是词人的感悟: - "骎骎隙影"用马儿飞奔比喻时光飞逝,"芳菲几旬看"直指花期短暂 - 最后不是消极哀叹,而是积极主张:趁着"韶华好"及时行乐,别等美景凋零("休待阑珊") - 这种"及时行乐"不是放纵,而是对生命短暂的清醒认知
全词最妙的是两条线并行: 明线:从晨起卷帘→赏花观柳→感慨春短的完整春日游记 暗线:表面写春景,实则写人生——用自然界的热闹反衬人世无常,最终得出"珍惜当下"的哲理
语言运用上特别生动: - "碾破春悭"的"碾"字让阳光有了重量感 - "骎骎"这个拟声词让时光流逝变得可听见 - "阑珊"用凋零的春景隐喻人生暮年,余韵悠长
这种写法让读者先被美景吸引,继而自然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最后获得积极的生活启示,正是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