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险峻的瞿塘峡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艰辛和对命运的思考。
开头两句点出瞿塘峡自古就是艰险之地,诗人独自乘船日夜赶路,暗示旅途的孤寂和漫长。"独愁空托命"四句直白表达了诗人的心境:独自忧愁,感觉生命没有依靠,反省自己已经看轻生死。两岸的树木相互依靠,岩石却都倾斜欲倒,用自然景物反衬人的孤独无助。
中间四句用蛟龙掀浪、鬼火隐现的意象,生动渲染了峡江的险恶环境。浪涛汹涌似蛟龙发怒,阴暗处隐约有鬼火闪烁,这些描写既写实又带有心理投射,反映诗人内心的不安。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虽然自己坚守正道问心无愧,但离家的愁绪仍让人心惊。他渴望有一天能当面与亲人细说这一路的艰辛,流露出对亲情温暖的向往。
全诗通过险恶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漂泊在外的孤寂感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用"蛟螭""鬼火"等意象,将外在险境与内心恐惧相结合,最后落脚到对团圆的渴望,情感真挚动人。语言平实但意象生动,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行旅的艰辛和游子的心境。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