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不穿耳
望若垂珠,粉滴玲珑,粹白可嘉。
是天然爱好,鸳针漫度,风流自赏,蝉鬓微遮。
翠珥虚香,琼膏罢揾,穿穴翻嫌璧有瑕。
春闺静,指困人红豆,抛出窗纱。
明珰点缀原佳。
只刻画冰肌事较差。
矧掩时指滑,光同半月,欹来脸近,枕印余霞。
本自中虚,何劳侧击,片玉装成两朵花。
閒寻思,想伊人凿空,悔读南华。
是天然爱好,鸳针漫度,风流自赏,蝉鬓微遮。
翠珥虚香,琼膏罢揾,穿穴翻嫌璧有瑕。
春闺静,指困人红豆,抛出窗纱。
明珰点缀原佳。
只刻画冰肌事较差。
矧掩时指滑,光同半月,欹来脸近,枕印余霞。
本自中虚,何劳侧击,片玉装成两朵花。
閒寻思,想伊人凿空,悔读南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古代女性不穿耳洞的独特美。全篇围绕"耳朵"展开,像在玩一场文字游戏。
上阕开头用"垂珠""粉滴"形容耳朵的自然美,说这种洁白玲珑的耳朵根本不需要耳环点缀。接着用"鸳针漫度"暗指穿耳洞的过程,说追求时髦反而会破坏耳朵天然的完美。最后以"抛出窗纱"这个俏皮动作,表现女主对穿耳习俗的不屑。
下阕更幽默:先说耳环确实好看,但为了戴耳环而在耳朵上打洞实在不划算。然后用"指滑""脸近"等生活化场景,说耳朵本身就像半月形的美玉,睡觉时在枕头上留下的压痕都像晚霞一样美。最后调侃道:耳朵本来就是中空的(指耳洞),何必多此一举再打洞呢?结尾突然联想到"伊人凿空",用"悔读南华"的典故,暗示这种追求外在装饰的行为就像庄子批评的"人为造作"。
全词妙在: 1. 把严肃的审美观用生活化比喻表达,比如把耳朵比作"两朵花" 2. 通过"枕印余霞"等细节,让静态的耳朵有了动态美 3. 结尾用典故不露痕迹,把"不穿耳"上升到道家自然之美的哲学高度 4. 通篇带着调侃语气,像在和闺蜜聊天讨论"要不要打耳洞"这个时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