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凤箫台赏月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美好瞬间的珍惜。
前两句"箫史去已远,朱鸟不下来"用了两个典故:箫史是传说中擅长吹箫的仙人,朱鸟是象征祥瑞的凤凰。诗人说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已远去,暗示往昔的繁华不再,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幸有山头月,怜来入酒杯"。虽然仙人凤凰都不在了,但幸好还有山头的明月,善解人意地照进酒杯,陪伴孤独的诗人。这里把月亮拟人化,说它"怜惜"诗人,主动来作伴,让整个画面顿时生动温馨起来。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完成了从失落到慰藉的情感转折。诗人告诉我们:虽然有些美好已成追忆,但生活中永远有新的美好等待发现。就像那轮多情的明月,只要你愿意举杯,它就会温柔相陪。这种豁达中带着温暖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