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二首 其二

虚窗明月满,芳砌绿苔滋。花间时染翰,尚忆解题诗。

寂寞幽泉下,贞心空自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场景,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孤独与坚守的情感。

开头两句"虚窗明月满,芳砌绿苔滋"像一幅静物画:敞开的窗户洒满月光,台阶上绿苔静静生长。这两个意象既表现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主人公独处已久的状态——苔藓需要时间才能长成,说明这里少有人来。

中间两句"花间时染翰,尚忆解题诗"突然有了动作:主人公在花丛中提笔写字,回忆起过去与人一起品诗论文的时光。这里藏着今昔对比——从前热闹的文人雅集,如今只剩独自书写。

最后两句情感最为深沉:"寂寞幽泉下,贞心空自知"用幽暗的泉水比喻内心的孤独,而"贞心"二字点明主旨——即使无人理解,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品格。就像深埋地下的泉水,虽然无人看见,却始终保持清澈。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月光、绿苔、笔墨、泉水都成为情感的载体。我们能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静谧夜晚的独处画面,感受到他虽身处寂寞,却保持着精神世界的洁净与坚持。这种将孤独转化为精神力量的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写照。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