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感伤画面,像用文字拍了一部忧郁的微电影。
开篇用"楚客"点明游子身份,就像现代人漂泊在外,秋天更容易想家。站在高台上远望,视线却被拉得很长很长,暗示着思念的距离。"梧桐叶落"和"山桂开花"这两个特写镜头形成对比——一边是凋零,一边是绽放,就像人生同时经历着失去与希望。
中间四句是绝美的自然描写:寒露随着气息凝结,晚霞渐渐收敛光芒。这里用"引"和"收"两个动词,把无形的气候变化写得像有生命在操控。最妙的是"白水曲"与"绿池华"的结尾,长歌无人应和,只能对着倒映的繁花独白,这种热闹与孤独的反差,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却无人点赞的落寞。
全诗把秋天特有的清冷感、游子的漂泊感、时光流逝的无力感,都融化在暮色中的山水之间。不需要直接说"我好难过",但每个景物都带着情绪,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