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蟋蟀

瑟瑟秋何处。
只此间、篱边墙外,荒凉如许。
豆架半棚亭一角,著下数声微雨。
怎今夜、风害于水。
似惜隔邻机正急,对轻篝、不敢啼来苦。
纸窗外,凄凄语。
宵深莫入荒苔去。
怕阶前、银床刚冷,玉绳低指。
画角孤城高楼笛,同是一般酸楚。
帘乍卷、篆消烟阻。
寂寂阑干烦未了,奈梧桐、叶落堆无数。
莫听到,更传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金缕曲·蟋蟀》通过描写秋夜蟋蟀的鸣叫,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夜图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上片写蟋蟀的鸣叫环境。开篇"瑟瑟秋何处"点明时节,秋风瑟瑟,万物凋零。蟋蟀只能在篱笆边、墙角下这些荒凉的地方鸣叫。"豆架半棚亭一角"描绘出一个破败的秋夜场景,蟋蟀在微雨中发出几声鸣叫。诗人用"风害于水"形容风声凄厉,仿佛在阻止蟋蟀鸣叫。蟋蟀似乎也懂得体谅邻家织布的辛苦,不敢放声啼叫,只能在纸窗外低声细语。

下片转入抒情。诗人劝蟋蟀不要到长满青苔的台阶前去,因为石阶冰凉,夜已深沉。"画角孤城高楼笛"将蟋蟀的鸣叫与城楼上的笛声相比,都是那么凄凉酸楚。卷起帘子,熏香的烟雾也被阻隔,暗示诗人内心的郁结。梧桐叶落堆积,更添愁绪。最后"莫听到,更传五"写诗人不忍再听蟋蟀叫到五更天,将孤寂之情推向高潮。

全词以蟋蟀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拟人手法,将秋夜的凄凉与人生的孤苦完美融合。蟋蟀的鸣叫就像诗人心中的哀愁,在寂静的秋夜里格外清晰。词中"瑟瑟"、"荒凉"、"凄凄"等词语的反复使用,强化了悲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孤寂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