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泛舟二首

汀葭萧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时节泛舟江上的浪漫场景,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汀葭萧徂暑,江树起初凉"用芦苇和江树的变化点明季节转换——暑气渐消,初秋的凉意开始弥漫。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巧妙传递出季节交替的韵味。

中间四句是泛舟的特写:"水疑通织室"把江水想象成通往织女住所的银河,"舟似泛仙潢"则将小舟比作航行在天河上的仙船。诗人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普通的泛舟体验升华成具有神话色彩的浪漫之旅。"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则通过船桨击水的声响和波光粼粼的水面,营造出动态的视听效果。

结尾"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如同电影的长镜头:暮色中采菱人的歌声随风飘荡,夕阳的余晖与江面雾气交融。这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既有听觉的悠扬,又有视觉的朦胧美。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平凡泛舟与七夕传说自然融合,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水声、波光、歌声)和虚实相生的意境,把一次夏末泛舟变成了充满仙气的浪漫体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之美和神话传说的沉醉。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