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亭临唐子畏秋山晓霁图歌

六如居士渺不见,三丈墨绢见之羡。
仰亭肖其神与形,是青是蓝目欲眩。
北宗画法传南滇,胸中丘壑飞云烟。
会通古法运我法,秋意直透秋毫颠。
山窗潇洒四壁静,对图绘图悟真境。
浮云一片依峭崖,残月半钩挂高岭。
林端疑有罡风来,霜冷露凝吹不开。
前山后山媚新绿,霁色叠叠遮阴霾。
上隐招提下别墅,野鹤不飞燕欲语。
君为天公苦安排,禽庆向平知何许。
我闻六如性落落,笔研生涯最萧索。
丈夫有才天所憎,卖画翻不仰亭若。
观图不觉伊人思,荷笠欲采商山芝。
丹青未解诗五师,山灵招隐期何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一幅临摹画的赞美和感慨。画的原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号六如居士),临摹者是李仰亭。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 诗人先感叹唐寅的真迹已经很难见到,现在看到李仰亭临摹的这幅《秋山晓霁图》非常惊艳。李仰亭不仅临摹了外形,更抓住了唐寅画作的神韵,让人看得目眩神迷。诗中提到李仰亭把北方画派的技法带到云南,胸中有山水云雾的意境,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创新,把秋天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 具体描写画中的景象:安静的山水之间,浮云绕着悬崖,残月挂在山顶。山林间仿佛有冷风吹过,霜露凝结。前山后山都披着新绿,晴朗的天色驱散了阴霾。画中有山顶的寺庙和山下的别墅,野鹤不飞,燕子呢喃。诗人感叹这些精妙的布局像是上天安排,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的生活。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诗人联想到唐寅的人生: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坎坷,靠卖画为生。相比之下,李仰亭反而过得更好。看着这幅画,诗人自己也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想戴着斗笠去采仙草。最后感叹自己不懂绘画,但被画中的意境打动,不知何时才能实现隐居的愿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画作的美,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幅山水画 2. 通过对比唐寅和李仰亭的命运,表达了对艺术家人生的感慨 3. 由画及人,引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 诗中"罡风"、"霜冷"等词语营造出秋日的清冷意境,与"新绿"形成对比,很有画面感

整首诗既赞美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又抒发了人生感慨,是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