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杨江亭斋中看菊

秋雨羁慈室,惊传折简呼。
黄花依玉箔,翠叶映琼苏。
爱客忻投分,论文恕鄙儒。
不因逢胜赏,谁解旅怀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诗人在朋友杨江亭的书斋中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孤独旅途中偶遇知音的温暖。

前两句写诗人被秋雨困在客居的小屋,突然收到朋友邀约的惊喜。"折简呼"就是朋友送来一封短信邀请,这种突如其来的温暖打破了雨夜的孤寂。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了书斋中的菊花美景:金黄的菊花像镶嵌在玉饰的屏风上,翠绿的叶子映衬着精美的帘帐。朋友热情好客,不在乎诗人自谦的"鄙儒"身份,两人畅快地讨论文章。这里用"玉箔""琼苏"这些精美物品比喻菊花,突出了菊花的雅致和高洁。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要不是遇到这样美好的赏菊聚会,谁能理解我漂泊在外的孤独呢?道出了旅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再美的风景,也需要知音共享才有意义。

全诗通过"秋雨"与"黄花"、"孤旅"与"欢聚"的对比,展现了人在异乡时,一次偶然的知心聚会带来的慰藉。最打动人心的不是菊花有多美,而是那份被理解的温暖。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