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其二

枯桐在锦囊,藏之三千春。
白玉间瑶珍,黄金斲朱纹。
月明一披拂,悠然散埃尘。
有价不能售,犹如邻女贫。
颜色岂不好,弦歌非不新。
彼方惑嫫母,徒使江妃嚬。
弃掷鼎作瓠,郑重艾为芸。
世事岂足道,长歌激青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故事,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比喻,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愤懑和无奈。

开头用"枯桐装在锦囊里藏了三千年"比喻珍贵的才能被长期埋没,就像名贵的古琴被锁在箱子里不见天日。接着用白玉、黄金装饰琴身,形容这件宝物本身价值连城。但当月光照在琴上时,灰尘飞扬——暗示即使偶尔有机会展示才华,也无人真正赏识。

中间用"邻居家的穷姑娘"打比方:不是琴不好听,也不是姑娘不漂亮,但人们偏偏喜欢丑陋的嫫母(古代著名丑女),让真正的美女江妃只能皱眉。这里用对比手法,尖锐地指出社会审美的错位——好东西反被冷落,庸俗之物却受追捧。

最后诗人看透了这种荒诞:珍贵的鼎被当成普通葫芦,艾草被错认成香草芸香。但他没有消沉,反而用响亮的歌声直冲云霄,表现出不肯同流合污的傲骨。全诗最精彩的就是这种"明知世道浑浊,仍要保持清高"的态度,像一声嘹亮的口哨刺破虚伪的现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