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 重登超然台
雨过知春。把万壑千岩,尽满晴云。旧游重到,携取芳樽。
班荆共坐嶙峋。爱朝来风日,较往昔、益觉清芬。但开眸,有春山如髻,春水如鳞。
依然去年醉处,听碧管红弦,已换闲人。雪殢梅须,金舒柳带,江湖着意翻新。
问风流苏白,今何在、画里乾坤。酒微醺,振衣一啸,烟霭纷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重游故地的感受,充满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前八句)描绘雨后初晴的春日山景: 1. 开篇"雨过知春"四字就点明季节——一场雨后,春天真正到来了。雨后放晴时,云雾缭绕群山("万壑千岩尽满晴云"),画面开阔清新。 2. 诗人带着美酒重游故地("携取芳樽"),和朋友随意坐在嶙峋山石上("班荆共坐嶙峋"),这种不拘小节的野趣更显亲近自然。 3. 眼前春景比往年更美:晨光中的春风和煦("爱朝来风日"),远望春山像女子发髻般秀美,春水如鱼鳞般波光粼粼。这些比喻通俗又生动。
下片(后十句)转入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1. 在去年醉过的地方,发现弹奏音乐的人已换了("已换闲人"),暗示物是人非。 2. 但自然依旧焕发新生:梅花挂着残雪,柳条泛起金黄(用"殢"形容雪粘在梅枝,"舒"字写柳条舒展),江湖也刻意打扮得崭新。这些拟人写法让春天显得活泼可爱。 3. 最后发出灵魂拷问:像苏轼、白居易这样的风流人物如今何在?答案就在眼前画卷般的春景中。微醉时振衣长啸,看暮霭茫茫,既有洒脱,也暗含淡淡惆怅。
全词妙在: - 用"春山如髻""春水如鳞"等生活化比喻,让景色鲜活可感 - 通过"去年醉处""换闲人"等细节,自然带出时光流逝之感 - 结尾长啸的动作配上暮霭画面,余味悠长,就像我们面对美景时既想欢呼又莫名感伤的心情
本质上是在说:自然四季轮回永远新鲜,而人生聚散无常,不如趁着春光正好,与朋友把酒言欢,活在当下。这种感悟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