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五次造访洞霄山的闲适心境,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多谢名山不厌人"用拟人手法,把山写得像老朋友一样热情好客,五次接待都不嫌烦。"着闲身"三字点明自己是带着悠闲心态来游玩的,为全诗定下轻松基调。
颔联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山中景色:泉水声像带着雨点般驱散了暑热,满山翠绿被风吹拂,一尘不染。这两句通过"驱烦暑"、"绝点尘"的描写,暗示山水不仅能消暑,更能洗涤心灵烦恼。
颈联转入道教意象,"金鼎火"指炼丹炉,暗喻修行;"玉壶花"象征永恒。说炉火能感知季节变化,山花却永远鲜艳,透露出对长生之道的思考。
尾联直抒胸臆:什么时候能实现前世约定的隐居之愿?希望能借这片山水宝地,与烟霞为邻。这里的"三生约"既指道教的三世轮回观念,也暗含对山中修道的长久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游山玩水的闲情与修道求真的志趣完美结合,通过"泉声"、"空翠"等生动意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中的清凉幽静,体会到作者渴望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施枢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