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老者形象,语言平实却充满人生智慧。
首联"老情无赖畏虚劳,已绝朱弦又一操"说老人厌倦了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虚劳"),就像断了琴弦还要勉强弹奏一样疲惫。这里用断弦弹琴的比喻,生动表现了强打精神应付世事的无奈。
中间两联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借酒消愁("知酒圣"),羡慕僧人超脱;不再追求功名利禄("钟鼎"指富贵),安于简陋生活("茅茨"是茅草屋),连"梦刀"(升官发财的典故)都不做了。这些对比突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尾联特别羡慕那位姓王的隐士,虽然骑着瘦马,但能在路边自由自在地吟诗("咏风骚")。这个画面传递出诗人内心真正的向往——不是富贵荣华,而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自由。
全诗用老人视角,把"不想再勉强自己"的心态写得既真实又洒脱。我们现代人读到"安枕茅茨不梦刀"这样的句子,或许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古人早就懂得"躺平"的智慧,知道简单生活才是最难得的幸福。
边元鼎
边元鼎(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字德举,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人,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号“三边”。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