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乘船经过木枥观时,看到山上景象引发的感慨。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神秘的画面。
开头两句说听说从前有位精阳县令,曾在这里学道修仙。这里用"闻道"二字,说明是听来的传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中间四句生动地描写了修仙者的变化过程:刚开始修炼时身形如鹤般清瘦,最终羽化登仙时像蝉蜕壳一样脱去凡胎。接着描写了现实中的景象:长满青苔的支棺石(可能是修仙者留下的遗迹),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树影。这些描写既真实又虚幻,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传说。
最后两句写作者在船上的视角: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山上柏树郁郁葱葱的景象。这个结尾很巧妙,既照应了开头的传说,又留下想象空间——那些修仙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还是都湮没在这片苍翠的柏树林中了?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传说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 2. 用"鹤""蝉"这样生动的比喻来描写修仙过程 3. 通过船上远望的视角,营造出时空的距离感 4. 结尾的柏树既写实又象征永恒,让人回味无穷
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感受,但通过这些景象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修仙传说的神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淡淡感慨。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