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华寺

閒从海上游,挂席遵韶石。
星驿郁夫容,应有弥须迹。
炉峰耸秀异,龙门湛空碧。
中天据南华,四境若完璧。
灵感宝林谶,名重开元额。
祥云澹不飞,古桧何翼翼。
象教亘千龄,传灯惟一夕。
不饮曹溪水,世尘无由释。
不悟明镜台,本来那可译。
师言不二门,至乘无千百。
冥濛恣敖游,舍筏惟所适。
悠悠此溪流,天地无与易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南华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佛家文化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个人的超然心境。

诗的开头,“閒从海上游,挂席遵韶石。”诗人悠闲地乘船游览,沿着韶石的方向前行。诗人选用“挂席”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航行的情景,同时也暗示旅途的不凡。

接着,“星驿郁夫容,应有弥须迹。”这里的“星驿”指的是星罗棋布的古驿站,而“弥须迹”则暗指佛陀留下的足迹。这一句暗示诗人对佛祖事迹的追寻和对佛法的崇敬。

“炉峰耸秀异,龙门湛空碧。”这两句描绘了南华寺的自然美景,炉峰高耸,龙门清澈见底,色彩鲜明。通过这些景色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南华寺美丽幽静的特点。

“中天据南华,四境若完璧。”这里“中天”指的是南华寺位于天心的位置,而“四境若完璧”则形容南华寺周遭环境的完整无缺。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南华寺整体布局的赞叹。

“灵感宝林谶,名重开元额。”这里的“宝林谶”是指南华寺如同宝林中的预言,而“开元额”则是对南华寺名字“开元”的尊称。这两句表达了南华寺的深远历史和崇高地位。

接下来,“祥云澹不飞,古桧何翼翼。”这里用“祥云”和“古桧”来描绘南华寺的宁静和古朴,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南华寺的宁静氛围。

“象教亘千龄,传灯惟一夕。”“象教”指的是佛教,“亘千龄”和“一夕”相对,表明佛教教义的长久流传与传承的重要性。

“不饮曹溪水,世尘无由释。”这里提到“曹溪水”,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修行地。诗人表达了对修行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除世间烦恼。

“不悟明镜台,本来那可译。”“明镜台”指明镜的台面,比喻事物的本质,诗人认为佛教的精髓不是简单翻译所能表达的,需要用心领悟。

“师言不二门,至乘无千百。”“不二门”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无二法门,至乘则是指最上的修行之路。“无千百”则是强调修行之路的独一无二。

“冥濛恣敖游,舍筏惟所适。”这两句描绘诗人游走于冥冥之中,随心所欲,不依赖任何外物。这里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悠悠此溪流,天地无与易。”诗人以“悠悠溪流”收尾,表达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感慨,最后以天地间难以改变的溪流比喻人生的永恒与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南华寺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修行、佛法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

0